
石涛(1630一1707年),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1710、约1718年)诸说。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清康熙五年丙午(1666 年)十一月,石涛随师父旅庵本月来到宣城。之后,一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 年)夏至,他基本上以宣城为中心,行踪遍及黄山、 徽州、 石梁、 扬州、 松江、 泾县、 苏州、 芜湖等地区,广泛交游,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 诗等作品。
石涛在其 《生平行》 长诗中云: “不道还期黄蘖踪,敬亭又伴孤云住。 (原小注云:黄蘖禅师道场留,凡上下十余载,敬亭之磴何欹嵚,下拂双塔兮上出千林) ” 说明石涛自到宣城后,居住在敬亭山南广教寺(又名 “双塔寺” )有十余载之久。 他和喝涛在广教寺日常礼佛参禅,诵经养性,余暇或登山临水,或访友会客,或吟诗作画。正如其 《生平行》 长诗中所云: “忽乘石华舟,又上青云梯。 长笑谢上公,恕我偶不羁。”
石涛来到宣城驻锡广教寺后,就急于绘制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该图卷见程霖生辑《石涛题画录 · 卷三》 [遂吾庐乙丑(1925年)本,桂林图书馆藏],影印本见郑为编 《石涛》 (画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 134 页。画上款署:“丁未年,天童忞之孙,善果月之子,石涛济” ,钤印 “济山僧”“清湘石涛”。据说这幅图卷一年始成,其用笔用墨、 造型布局等均达到较高水平,初步显露石涛的才华。卷后有梅清跋,可知石涛曾把图卷给梅清观赏,或请梅清题跋。 梅清跋云: “白描神手,首善龙眠。 生平所见多赝本,非真本也。石涛大士所制十六尊者,神采飞动,天趣纵横,笔痕墨迹,变化殆尽。 自云此卷阅岁始成。 予尝供之案前,展现数十遍,终不能尽其万一,真神物也。瞿山梅清敬识。
康熙十年辛亥(1671 年)二月,石涛又到了歙县,为新安太守曹鼎望作 《山水图十二屏》。1992 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福建积翠园艺术博物馆书画集》 第51-68 页影印有此屏。其中第六条右上角款署: “松雪意为冠翁老先生太史。 粤山济” ,第八条右下角稍上书: “辛亥春仲”。此 “辛亥春仲” 为康熙十年(1671 年)二月。“冠翁老先生太史” 即新安太守曹鼎望。至于作画地点是宣城广教寺还是新安(今歙县)曹鼎望的家中却不得而知。
康熙十年辛亥(1671 年)秋,石涛在敬亭山下作 《山景图轴》。该图轴今藏巴黎高米特博物馆,影印本见 《石涛的绘画》 (英文版,1967 年) 。画上楷书 “性懒多病” 题识一则,款署: “时辛亥之秋敬亭下,石涛济山僧”。而 “容庚 《颂斋书画小记》 (稿本)著录 《石涛山水轴》 ,其题识和署款均与此轴相同,而尺寸不合。是一是二,尚难判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石涛 《采菊图轴》 ,影印本见《石涛画集》 (上卷)(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第 25 页,亦见杨建峰编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经典大系·石涛》 (上卷)(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年)第 43 页。图轴右上角稍下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款署: “辛亥九日,写为□□老道翁词丈粲。 粤山石涛济”。 此 “辛亥九日” 为康熙十年(1671 年)九月九日。可知,是年重阳节,石涛为一位老道翁作 《采菊图轴》。
在张爰大千辑 《大风堂书画录》 第 51 页右辑有涛 《苦瓜水墨观音像》 ,当为大风堂旧藏,今藏上博物馆。影印本见 《艺苑掇英》 编辑部、上海博物编 《清初四画僧精品集》 (上)(1987 年);亦见郑编 《石涛》 (画集)第 21 页,标题为 《观音图轴》;又《石涛画集》 (上卷)(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第26 页,标题为 《观音图》。图的右下角有一行字题款云: “甲寅长至日,粤山石涛济敬写于昭亭塔寺。” 此 “甲寅” 为康熙十三年(1674 年) 。“长
”即“夏至”。可知,是年夏至,石涛在敬亭山双塔写 《水墨观音像轴》。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 年)长夏,石涛客居宣城南湖,兴发作 《山水人物卷》“湘中老人” 一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石涛 《山水人物卷》 ,第三段即 “湘中老人” ,影印本见 1993 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石涛书画全集》 (下卷)第 262 图,亦见 200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名家作品丛书· 石涛》 (下册)第 110-111 页。 图上画一老人侧坐在草地上,老人左边书 “湘中老人”四个小字,随后用八分书曰: “唐吕云卿尝遇一老于君山,索酒数行。 老人歌曰: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授紫 蔂坐碧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月暮忘却巴陵道。时甲寅长夏客宣城之南湖,兴发图此。 不知身在湘江矣。 清湘济。”此 “甲寅” 为康熙十三年(1674 年) 。“长夏” 指农历六月。《素问· 六节藏象论》 唐人王冰注: “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而 “宣城之南湖” ,实为北埼湖和南埼湖的总称。据 《宁国府志·卷十一·舆地志·水》 载:“北埼湖在城北四十里,以湖岸绕山,迤逦不断,故名。言北者,以别有南埼湖故也。南埼界宣城、 建平两县。 南埼湖在城东北,其北为北埼湖。 今总谓之南湖,周四十余里。 南湖,境内一巨浸也。” 建平今为郎溪县,在宣城之东。 南湖即今南漪湖,位于宣城东北与郎溪西之间。石涛 “客宣城之南湖”,当是靠近宣城这一边的南湖。
石涛从松江回到宣城后,为一位叫 “真翁先生”的朋友作 《松阁临泉图》 轴。上海博物馆藏有石涛《松阁临泉图》 轴,影印本见 2003 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 《石涛画集》 (上卷)第 27 页。图轴顶部有石涛款署: “写呈真翁先生大词宗博粲。时乙卯秋日。粤西济山僧石涛。” 此 “乙卯秋日” 当是康熙十四年(1675 年)八月下旬至九月间。“真翁先生” ,其生卒、 姓氏、 字号及里居均不详,应是石涛在宣城时期的朋友之一。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 年)二月,程圣瑞到宣城广教寺访石涛,请石涛为他作画,正值喝涛从泾县归来,相聚甚欢。 石涛即兴为程圣瑞写 《芭蕉图》 ,
并题诗以赠。据施念曾、 张汝霖同辑 《宛雅三编·卷二十·方外》 选石涛诗,有 《丙辰春仲喜圣瑞兄雨中见访,索写蕉叶,正拟搦笔。值家兄泾溪远归,戏写芭蕉,漫题请正》 七律一首,诗云:
空山一月杜鹃雨 绕屋寒花笑竹关
最是杖藜佳客至 又传驴背弟兄还
相逢各吐离情话 列坐同看得意颜
独我壮心消不尽 一齐都向绿蕉斓
据汪世清考,吴嘉纪 《陋轩诗·卷二》 有 《程圣瑞斋中听吕方旦弹琴六首》 , 《陋轩诗·卷七》 有 《舟中赠程圣瑞(时圣瑞往江南) 》 五古三首,知圣瑞,姓程,居扬州,歙县东山人。可知,他与石涛交往始于丙辰仲春或之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