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下山石阶下至半山腰,从茂密树林缝隙中,可见不远处的雾中一四角飞檐的黄色建筑隐约可见。近前抬头观其匾,上书“太白独坐楼”。站前楼前往下看,但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雾雨中朦胧着显现着,让你犹如身在飘渺的童话中,从楼上窗户往山上看,一样的树木、一样的雾雨朦胧!深呼吸一口,让心绪淡定、再淡定下来,你顿感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李白独坐于此的那番心境!
据说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在此他逗留了两年。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时期,诗人心里极为矛盾,一方面仍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欲上青山揽明月”;另一方面,由于“人生在世不称意”而产生出了“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念头。《独坐敬亭山》正是后一种心情的写照。诗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因一首诗,而且是一首短短二十字的诗,建一座楼,且“人往千秋”不绝,这非有永恒魅力莫至。
太白独坐楼位于宣州敬亭山半山腰,始建于清末。原为二层草楼,1931年秋因山洪暴发而倾倒。1933年,安徽省第九区督察专员周君南拨款复修,后毁于日军战火。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此楼,因李白《独坐敬亭山》一诗更名为“太白独坐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