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敬亭山 > 诗话敬亭

苦胆为忧天

发布时间:2014-09-10 15:42:30 信息来源:敬亭山旅游度假区 作者:敬亭山旅游度假区 浏览:758 次
【字体大小:

敌来已近四周年,战士阵亡万万千。

孤冢伤心谁祭扫,天怜降雪为飘钱。

凡大奋、大爱、大患、大愤均出真诗,这是诗的规律。诗人的神圣使命就是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创新意义的诗歌作品来展示中国精神,体现祖国的形象。

人类的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衍绎和重复诗的恒定规律,那就是,每遇时代的大事件和民族的大变革,都会留下诸多钤印历史和彪炳永恒的优秀诗篇,都会涌现出一批气势不凡、影响深远的诗人。

面对1937年7月7日这个黑色的日子,这个被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楚和愤恨所吞噬的日子,具有民族气节的诗人没有沉默,激情迸发的诗歌没有缺位。吕惜桢是郎溪县民国时期的爱国诗人,看到那抗日战士英勇杀敌的身影,看到那自发组织起来奔赴前线支援的普通百姓,看到那视死如归、以身殉国战士的尸骨,看到那踊跃参军而乳臭未干的血性男儿,看到那后方孤儿寡母艰难的生活,诗人以笔作刀,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这首作于1942年农历三月初九的小诗《清明》,便是他那时的代表作之一。

战争,是灾难;抗日,是战斗。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诗多为慷慨激昂、忿然作色之作,这也是自然的和必要的,但诗人的这首诗,另辟蹊径,能在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熔裁中以悼亡的方式孕育出一种撼人的力量,于表面上的平静和镇定之中竟是那么猛力地掀动着人们的情感波涛,使之血脉喷张、心旌激荡,读来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悲戚中包含着不屈的精神,伤痛中蕴含着必胜的信念。特别是最后一句“天怜降雪为飘钱”,此诗写于农历三月初九,在江南,此时“降雪”已不可能,诗人有意运用这一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他对阵亡勇士深切的悼念。

诗贵情真意切,这样方彰显诗的堂奥和真谛。诗最朴实的审美也就是一个“情”字,这种情来自于作家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然的感怀。这首诗,章法和技巧用的不多,所有的只是纯真自然,只是强烈感情的沉静流溢,只是对真实生活和真切感受的原生态的描摹和表述,但却能紧紧地攫住人的情思,深深地打动人、感染人的心灵。何以然也?盖因诗人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更不是心无忧烦强说愁,而是他甘愿与祖国共患难、与战士同生死的意欲表达。

我们知道,不是每一首诗歌都能成为精品。诗作一定要体现人生价值、道义良知和人类情怀,必须具备文化精神传承的内在个性,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这是需要很大智慧的。思想有深度的诗必定是流传千古的真诗。

吕惜桢(1883-1942),号耘青,别号半痴,精于国学,诗文才华影响大。“九·一八”事变后,山河破碎,他痛苦万分,自此号“泣玉山人”。他著有《春蛙草》十卷,可惜在日军攻陷他的家乡定埠时被焚,仅幸存《壬集》一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